民间神话传说,兰州“金花娘娘”
榆中兴隆山有座娘娘庙,是兴隆山的正殿,六月初六的庙会就是祭祀这位娘娘的。
说这位娘娘十分灵验,有求必应,因此前来烧香的,许愿的,还愿的,求儿女的人山人海,甚至几百里路的人都来,所以娘娘庙的香火十分旺盛。
听老人们讲,这庙里供的娘娘叫“金花娘娘”,是兰州人成了仙的。也有人说是榆中的。后来我在兰州老人们的口中得到了印证;他们说“金华娘娘”姓金,名花,出生于明朝初年,是兰州城关区井儿街人,她的父亲是榆中的。金花十七岁时因抗婚逃至巴弥山坐化成仙。
据说金花降生时满屋金光,所以取名金花。金花自幼聪明,端庄,勤奋,四岁时就能织布。而且衣着朴素,从不吃荤,只吃素食,并且非常喜欢读经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金花出脱成一名聪慧、美丽、端庄的大姑娘,父母通过媒人介绍为她定下了一门婚事,金花坚决不从,但又无法取得父母的理解。眼看到了出嫁的日子,那天晚上,金花用一根烧火棍,上面缠上细绳,把绳的一头栓在炉子上,然后拿着烧火棍悄悄离家出走。
第二天早上,父母发现金华不见了。金花的弟弟在炉子上发现了细绳,这根细绳就像是一道金光,指引着他们一直追到永靖县关山河的一座小山上,发现了金花。
家人们百般劝说金花回家成婚,金花说; “她刻苦修炼多年。今天是她脱离凡尘的日子,决不能另有心思,否则将坠入万劫不复的罪孽深渊”。家人们不相信,金花便举起烧火棍朝旁边的青石板戳了一下。烧火棍立即刺穿光滑的青石板,眨眼间,变成了一棵高大的松树。
金花却不见了,家人们四处寻找,不见踪影。几天后一位姓戴的和尚告诉他们,金华已经在巴弥山坐化成仙了。
父母万分悲痛,流下的眼泪变成了一眼清泉。当地人称这眼泉天为“金花泉”。后来兰州大旱,颗粒无收,人们饥饿难忍,纷纷四处逃难。这时有人发现金花成仙的山上,却遍地翠绿,而且长满了可以食用的野生糜谷。
老百姓听后蜂拥而至,知道是金花显灵,普救众生,便把成熟的糜谷割去充饥,救活了无数生灵。人们为了纪念金花,便把金花手里烧火棍变成的那颗松树叫做“火棍神松”,建庙供奉。兰州也在金花的出生地建了“金花仙姑”庙,四时祭奠。
兴隆山娘娘(金花娘娘)庙的娘娘殿里有一眼泉,泉水清澈透明,不溢不枯,泉里有麻钱(古代钱币),五彩石头,有求儿女的人(以前生不出儿女的夫妇),先给金花娘娘烧香许愿后闭上眼睛在泉里摸,如果摸上石头就是男孩,摸上麻钱就是女孩,如果什么都摸不上,说明还有不善之举,求不上儿女。说也奇怪,有的人把泉里的石头和麻钱看的清清楚楚,但是手伸下去就什么都摸不到。
摸的时候时间是有限制的(大概是3分钟把),人人都想摸个石头,可是摸来摸去就是摸不到。有幸摸到石头的,女人就要拔下三根头发和一根红线在娘娘身边的小泥人中栓一个男性小泥人,然后把摸下的石头用红布包好,拿回家供在自家灶君神前。待孩子三岁后,就要到娘娘庙里还愿,并把摸下的石头原放到井里。同时把栓下的小泥人的红线也要取掉,当时许下的什么愿,就要还什么愿。有给娘娘披大红袍的,有进香火钱的,还有献羊的等等吧。有时候碰上献羊的,进庙的人还能吃上一碗清汤羊肉。
摸着麻钱的。那就是女孩,做法和摸着石头的一样。据老人们讲,但凡有善心,诚心来求儿女的都非常非常灵验。
我说的求儿女是50年代的的事情,1964年四清运动开始至文化大革命10年,兴隆山再没办过庙会。直到80年代虽然又恢复了庙会,但是这个年代人们都在搞计划生育,谁还在去求儿女呢。
后来我听说1994年,在兰州旧城改造中,把原先坐落于井儿街的金花仙姑殿迁建到五泉山公园。2009年3月,兰州市政府又在金花神祠旧址处立碑纪念。
正面刻字为“清·金花庙旧址”,背面刻着:“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