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都没忘记,是好事。但,很可惜,多半都会说但不会写字,错字连篇,因为河西走廊的方言,有几大特点,方言中柔和了,满、蒙、匈、羌、藏、维等语系的词汇,还保留了汉代的官方词汇,历时演变,可以说河西走廊的方言多半是汉代官方语言的活化石,也是见证各少数民族变迁杂居后,交织会意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所对于不会写的字应该鼓励用拼音代替,比如:大家说的“有一种拔草叫chua草,”实际上叫歘chuá草,这是古代牧民给牲畜备草料的做法,速度快,把草用手快速拦腰撕起,集成一堆。二相对农民在田间薅hao草,就是细心辨别,非耕作物的秧苗辨识后,很小心地慢慢的连根拔起,,而拔草,就是很粗糙的是连根快速拔起,所以,歘chuá草,薅hao草,拔草,在汉代除草割草有明确的划分,根据速度的快慢、目的的不同,手法的不同,分别命名,歘chuá:就是速度要快。薅hao:就是仔细甄别。拔:就是彻底清除,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一一例举了,所以,不知者尽量不要用错字代替,保持文字的固有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