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宏飞 于 2009-1-25 08:38 编辑
由于志愿者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得众多的社会热心人士希望成为志愿者,投身到志愿活动当中。但是许多人都觉得成为志愿者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于是事先没有好好做足“功课”,正如买足彩之前都要去找找相关的资料!
没有做足“功课”!会带来什么后果?可大可小的!不会或多或少会对有关的志愿团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当然,也可能会什么影响都没有!
其中的一项“功课”是----认识自我,或称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是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的形象和心理状态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动机、意图的验证与评价,为了更好地适应志愿服务的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应该对自己的体魄、欲求、动机、意图、思想、感情、智力 、个性特点有所认知。但要提醒的是自己本人更容易受到自己的认知框架的影响和制约,正如俗语所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所以在需要的时候应该询问一下自己身边的朋友,更全面的认识自己。
一、自身参与志愿服务动机的认知
参与心理是社会人士要求成为志愿者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维系志愿者在机构中参与志愿活动的思想支柱,所以志愿者自己必须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归纳起来,对志愿工作的参与心理有以下几种:
1、帮助有需要的人,回应社会需要;
2、参与改善社会问题;
3、尽公民责任,回报社会;
4、希望发挥一己所长;
5、感觉自己的存在价值;
6、学习新技能;
7、善用余暇;
8、扩宽社交圈子;
9、取得他人的认许及群体位置;
10、丰富经验,自我成长;
11、培养组织能力及领导才能;
12、寻求新刺激及扩宽生活体验;
13、为未来工作准备;
14、感觉义务工作有意义:
15、赶潮流;
16、出于对志愿服务的好奇;
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有以上数种,当然,这些只是研究者通过一定的研究所得到的,而其统计来源是在香港,所以可能与本地的志愿者参与动机有多少的出入,不过,这一点并不重要,只作为一个借鉴而已!
研究者们对于普通人为何参与志愿活动进行了研究,同时也对于人为何不参与志愿活动作了一定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的一些结果:
1、没有空余时间参与;
2、自我中心,对其他人和事不感兴趣关注;
3、对无酬劳的工作不感兴趣;
4、认为做志愿者的意义不大;
5、不知道怎样参与志愿工作;
6、对志愿工作概念模糊,不认识其性质;
7、认为志愿工作是青年人的活动;
8、认为志愿工作是消闲玩意;
9、无信心去应付工作及服务技能;
10、志愿服务种类及性质不适合自己的选择;
11、认为志愿者是为人作廉价劳工,地位不被重视;
12、怕工作太投入会影响学业、功课或家庭生活;
13、未得应有的支持甚或反对;
14、怕接触悲伤或困苦的人和事;
有了一定的参与动机,这种动机会起到什么作用?会使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取向出现不同的情况!
1、帮助有需要的人,回应社会需要;
喜欢参与帮助服务对象的服务活动,而对于其它的活动,不太感兴趣, 例如交流活动、培训活动、宣传活动,这类志愿者大多喜欢默默地开展工作;
2、参与改善社会问题;
可能会对社会问题意见多多,在参与活动时容易产生挫折心理;
3、尽公民责任,回报社会;
可能对于志愿工作的要求不高;
4、希望发挥一己所长;
一般要求参与能发挥所长的服务,不对应的服务一般不感兴趣;
5、感觉自己的存在价值;
要求服务或活动可以体现自身价值;
6、学习新技能;
对于培训活动特别感兴趣,希望能够学习新技能;
7、善用余暇;
对于时间的利用比较重视,对于一些如迟到等浪费时间的现象特别反感;
8、扩宽社交圈子;
只要有能见到新面孔机会的活动都感兴趣,有时注意力不在服务上,而可能转向了志愿者或其它人身上;活动后会积极保持与人联系;
9、取得他人的认许及群体位置;
希望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能力,能争得到领导者的角色;
10、丰富经验,自我成长;
比较重视体现活动的趣味,易对人或事留恋或回味,对于失败难以放开;
11、培养组织能力及领导才能;
对机构管理活动的兴趣较浓,对于培训课程兴趣也较大;
12、寻求新刺激及扩宽生活体验;
对于有难度的活动都会积极参与,但经常忽视某些重要问题;
13、为未来工作准备;
可能注重有利于其工作的人事关系的建立;
14、感觉义务工作有意义;
比较重视工作的意义所在,对于某些意义较小的工作可能不愿参加;
15、赶潮;
盲目跟随,见到朋友或其他人去做志愿服务,自己也去凑热闹;
16、出于对志愿服务的好奇;
希望通过服务有机会看服务对象是怎样的,如智力落后儿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等。或者觉得这一项服务内容较有新意,希望自己有机构去体验一下。
以上所述,是作为志愿者参与或不参与服务时所考虑的因素。若能弄清楚自己的真正动机,经过细心思考而做出决定的话,这才是明智及有意义的行动。再者,这样亦可对任用志愿者起到一定帮助,协助志愿者在参与服务前,先了解自己的期望及需要,以免有所失望。作为志愿者组织机构必须对众多的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及可能有的表现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挑选志愿者时应多加注意和重视,否则,会为组织机构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影响自身的发展。
价值观引导着个人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这千差万别的价值观或回报源于每个人对价值的主观评判不一样。同样,每位义工成员的内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着他们去做很多对社会、他人有意义的事情。
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其实是其价值观的一个侧面的反映!有人认为社会存在着太多的问题,于是他选择通过做志愿者来尝试解决一下;有人认为社会存在着太多的人需要帮助啦!于是他选择了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使他认为要帮助的人得到一点儿的帮助!
但是有某些时候,志愿团体中的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参与动机是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控,不然,团体中的各位志愿者会意见不一,影响团体的运作和团结!方式是什么?培训课程是其中一种,也算是比较好的一种!
培训是调控各志愿者参与动机的方法之一,希望可以做到使某些有不良动机的志愿者可以转变动机,配合整个团体的运作!
所以作为志愿团体的志愿管理人员应该在新会员入会后,组织好一个适应自身团体的基础(入门)培训!如果没有这样的培训的团体,我觉得新会员应该考虑一下这个团体的运作情况以及是否应该留下来!
(强调义工组织的目的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有组织性的义工队必须有一定的价值观去体现他们平常的目标、成就、共同意见和行为。当一个队伍没有他们一致的价值观,那么这个队伍将会变得难以领导;因为意见分歧而难以开展工作。因此,义工使用者将必须花更多精力来管理这支队伍,假如她或他想细细地调理各个义工之间在协调的价值观以及整支队伍的凌乱的价值取向的话。所以,在服务中创出和推广这些价值是义工使用者或义工组织的责任。)
第二项的“功课”是----对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的认知
何谓能力?是指圆满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并直接影响服务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凡是某种能力,必然和人所完成的一定的活动紧密联系。而这里所指的能力则是指可以用于志愿服务的,其中包括观察力、知觉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意志力等,而急躁、准静、沉着、活动等心理特征则不是完成某种活动最直接、最基本的心理特征。而在志愿服务当中,几种能力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动作,成为一系列能力的综合,就形成俗称的“才能”不同能力的结合则形成不同的才能。
想参加志愿服务的人士应该对自己的能力作一个正确的全面的总结。同时注意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优势能力与非优势能力的问题。一般能力亦称基本能力,具有经常性、稳定性和普遍性,即普通能力。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基础,一般能力越发展,特殊能力越能得到提高,在发展特殊能力的过程同时也发展和提高了一般能力,两者之间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特殊能力则反映顺利完成特殊活动所要求的心理特征(条件),也可称专业能力,或可称为“特长”。特殊能力是特定活动所要求的多种基本能力的有机结合。而在志愿服务当中,对于特殊能力的要求则较高,较广泛。在志愿服务还需要志愿者的优势能力,优势能力是在个人的工作实践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的能力,可使个人有突出的表现和非凡的成就。
专业知识是志愿者所拥有的特殊的、与众不同的知识,往往与志愿者的基本能力一起构成服务的主要力量源泉,可以在志愿服务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志愿者机构的服务开展和综合质素的提高,专业知识可为服务对象带来实实在在的得益,同时也是志愿者在机构活动中体现自己价值的重要标志,所以志愿者本身应加以重视。
专业知识和能力、特长都会在志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可能新入会的志愿者未能体会得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之后,就可以体现出来。而志愿团体的志愿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地去发掘有一定专业特长和技能的志愿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人力资源,不应造成资源的浪费!
当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志愿者对于自身特长或专业技能的运作并不太在意的,他们也愿意参加一些无需太多技能的活动,对于这些志愿者,志愿团体的志愿管理人员应根据自身团体的情况,若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时,应加以一定的疏导,使之能适合团体发展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