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吕蒙正的故事

  [复制链接]
昊天雄鹰 发表于 2023-6-17 10: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间传说--------吕蒙正的故事
    吕蒙正是宋朝名相,他究竟是哪里人,现在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安徽人,也有人说是河南人,可是我小的时候听临洮的老人们讲,是甘肃临洮人。咱先不说他究竟是哪里人,就把临洮老人们中间流传的吕蒙正的一些故事分享给大家,和大家一起消磨消磨时光吧。
    据说吕蒙正原本是个富户人家,吕蒙正小的时候就勤奋好学,还考上了举人。可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一天一场大火,把全家化为灰烬,幸好吕蒙正不在家里,才幸免于难。俗话说火烧水淹当日穷,这下吕蒙正由一个富户子弟一下子变成了一无所有的穷人。父母遇难了,家也没了,他只好找了个别人废弃的破窑洞暂且容身。但是没有一粒粮食可以充饥,只好到各寺庙里讨吃斋饭,可是不管他赶到哪个寺庙里都吃不上,不是饭点已过,就是斋饭已完,有一次他总算赶上了,好容易排队挨上他盛饭了,饭完了,就这样,他每次赶斋,每次都吃不上。后来人们把干什么事都赶不上机会,就比喻成“我是吕蒙正赶斋,步步赶不上”。
    民间习俗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打发灶爷上天,向玉帝奏事。可是吕蒙正穷的没钱买香,打发不了灶爷,就在灶爷面前祈祷说:“我是个穷书生,没钱买香,打发不了您,明天我上山砍些柴,到街上换点钱,买几炷香,好打发您老人家上天。”第二天吕蒙正上山砍了些柴,背到大街上去卖,可是别人的柴都能卖掉,唯独他的柴问都没人问,便宜也没人要,眼看天黑了,卖是卖不掉了,背回去实在是太累了,不如送给人还有个人情,谁知道送都没人要。吕蒙正伤心的回到窑里,找了三根麦草,点着对着灶爷说:“三根麦草三股烟,打发灶爷您上天,玉帝问起凡间事,蒙正穷的实可怜。”
    其他人家的灶爷在腊月二十三都向玉帝奏完了事,唯独吕蒙正的灶爷腊月二十四才到,玉帝问为什么今天才到,灶爷就把吕蒙正受穷的事向玉帝说了一遍。玉帝说:“吕蒙正是这一届的新科状元,但时机未到,他的罪还没有受够还得继续受穷。”灶爷说:“能不能先周济他一点,起码让他能把饭吃上。”玉帝说:“那就在他走的路上丢下两锭银子,让他捡上,先度饥荒。”灶爷说:“吕蒙正心性刚直,内心清廉,不是他的银子他绝对不捡。”玉帝说:“要不在他的窑门前放上两锭银子,再下一场大雪,他扫雪时发现银子,他肯定会想这是老天下的银子,就收下了。”于是玉帝派了一位天神,在吕蒙正的窑前放了两锭银子,然后又下了雪。第二天吕蒙正扫雪,发现了银子,心想是谁家丢了银子心里肯定很着急,又不知是谁的,无法送还,只好大声喊道:“谁家丢银子了!谁家丢银子了!”他的下面正好住着一家富户,听到吕蒙正喊谁家丢银子了,谁家丢银子了!就赶紧跑上去说:“是我的银子!是我的银子!昨天我的钱袋烂了,不小心把银子丢在你家门前了。”说着把银子拿走了。灶爷一看气了个半死,一边骂吕蒙正何该受穷,一边放了一把火,把那个贪心的富户烧了个一干二净。
      终于等到皇上开科了,吕蒙正向相邻们借了点盘缠,买了一件半新的衣服上京赶考去了,其实以前的科考也就是写一篇治国强国的论文,吕蒙正文才出众,他的文章自然是最好的了,考官已经呈送给了皇上,皇上看了十分赞赏,已经定为新科状元,只是还没有出榜。
      皇上准备到贡院看看参加考试的众举子,也顺便看看吕蒙正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众举子一听皇上来了,都齐刷刷地跪在地上迎接皇上,吕蒙正觉得自己衣服褴褛,怕皇上笑话,赶紧藏到桌子下面,以前的桌子都有布制的桌裙,藏在里面别人是看不见的。皇上简单的慰问了几句众举子,然后瞪大眼睛在众举子中寻找吕蒙正。皇上不说话了,众人哪敢说话,大气都不敢出。好大一会没听人说话了,吕蒙正还以为皇上走了,见桌子前面有条腿,就抠了抠问:“老头子走了没?老头子走了没?”他抠的正好是皇上的腿,皇上大惊,立马叫随从把桌下的人拉出来,随从以为是刺客,抽出刀来就要斩首。吕蒙正大喊:“我不是刺客!我不是刺客!是考试的举子,是考试的举子!”皇上问:“你既然是考试的举子,为啥要藏在桌子底下?”吕蒙说:“我衣服褴褛,怕皇上笑话,所以就藏在桌子下面了。”皇上又问:“你为啥说我是老头子!”吕蒙正解释说:“老者天下为尊,头者天下第一人也。”皇上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赞赏吕蒙正有能言善辩之才。又见吕蒙正虽然衣服褴褛,但器宇轩昂,思维敏捷,心中有了底了。
     皇榜出来了,吕蒙正得中首名状元,真是时来运转名扬天下。朝中许多大臣为了拉拢自己的势力,纷纷宴请新科状元。有几个心术不正的官员,认为吕蒙正是甘肃穷地方来的,肯定没见过什么世面,就特意摆了个人头宴,戏耍吕蒙正,什么叫人头宴,就是把所有的菜肴都装到面粉制的人头里面,只有打开人头,才能吃到菜肴。吕蒙正见餐桌上摆着一颗硕大的人头,旁边有一小碗醋和一个小勺。大家都拱手请新科状元开席,一个个都用讥笑的眼神看吕蒙正如何出丑。吕蒙正知道这是让他在众人面前出丑,但是他饱读诗书,在一篇杂文里有“要吃人头宴,双耳拿醋官”的句子,再看看桌子上摆的人头和醋,心里就明白了,于是不慌不忙的拿起小勺子,在人头的两耳里用醋一罐,果然人头哗的一下开了,里面的菜肴出现在众人面前,吕蒙正先吃了一口,然后招呼大家用餐,吕蒙正这斯斯文文,磊落大方的举动使那些心术不正的官员们无不面面相觑,汗流浃背。
      宴毕,吕蒙正说:“谢谢众位大人的热情款待,明天在舍下略备便饭,请各位大人务必前来赏光!第二天众人如约而至,心想看看吕蒙正能用什么招待我们。众人到席桌一看,见每人面前摆着一只小碗,碗里半碗炒面(这里说的炒面是把粮食炒熟了磨下的面),一杯清茶,吕蒙正说:“我们甘肃穷,没什么好酒好肉招待大家,这是我们甘肃的特产,叫“缠头素”,我先示范一下怎么吃,然后请大家品尝。”吕蒙正说着挖了一小勺炒面,在头上绕了一圈,然后嘴一张,把炒面丢在嘴里,喝了一口清茶咽下去了。随之吕蒙正拱手请大家品尝。众人都按照吕蒙正的做法去做,把炒面在头上一绕,有的倒在帽子上,有的倒在脖子里,有的一丢,把炒面丢在脸蛋上,有的丢在下巴上,有的丢在鼻子里,呛的鼻涕长淌,有的丢在嗓子里,呛的上不来气,连声咳嗽,咳的满脸鼻涕眼泪,真是丑态百出,丢尽了脸面。
      这事很快传到了朝廷其他官员的耳朵里,大家都觉得吕蒙正不仅才智过人,更是胆识过人,绝非一般,不由得对吕蒙正产生几分畏惧,所以就有了“吕蒙正智压朝堂”的美誉。
 楼主| 昊天雄鹰 发表于 2023-7-12 14: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昊天雄鹰 于 2023-7-12 14:14 编辑

临洮的老人们还有这么两个传说;说康熙在临洮微服私访时,选了一位娘娘,这娘娘十分贤德,进宫后连续十多天的阴雨天气,娘娘想起自己住在皇宫安然无恙,可是家乡的父母依然还住的土房子,这连续几天的阴雨,不知房子漏成啥样子了,禁不住低头垂泪。皇上见了问:“爱妃何故垂泪?是你不愿意进宫,还是朕对你不好,使你伤心了?”娘娘说:“皇上不知,我家里的人都住的是土房子,这连续几天下雨,不知家里的土房子漏成啥样子了,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因而为此伤心。皇上说:“把你们那儿的房子也修成皇宫一样,不就不漏雨了吗。”娘娘说:“我们乡下人哪敢把房子修成像皇宫一样,那是要杀头的,就是修个瓦房,家里要是没有有功名的人(就是有学历的人,比如秀才、举人和有官职的人)都不能起脊(平民的屋脊是平的)和瓦阴阳瓦,否则要拆除的。”皇上说:“这好办,我下一道圣旨,临洮不管有无功名,平头百姓修房子一律像皇宫一样,可以起脊瓦兽!”所以临洮人修的房子屋脊都很高,六十年代初我都亲眼看到过乡村里有这样的房子,就像庙里的大殿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昊天雄鹰 发表于 2023-7-12 15: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件事,康熙在临洮私访,一连三天水米未进,饿昏在一家老乡门前,这老乡见有人昏倒,立即扶到家里,先灌了些红糖水,待渐渐苏醒后,让他吃了些他家里现有的黑糜子面的甜馍馍,这黑糜子面的甜馍馍我小的时候经常吃,虽然看起来很黑,但吃起来很甜很甜的。康熙当时是饿急了,觉得这黑馍馍比皇宫里的山珍海味都香。
      回宫后让御厨房给他做黑馍馍吃,但他不知道是啥面做的,只说是看去黑如漆,吃去甜如蜜。厨师想尽一切办法都做不出康熙要吃的黑馍馍,康熙一怒之下把厨师杀了。
      临洮的这位娘娘知道后对康熙说:“一个地方一个饮食,您当年在哪里吃的,派人把那个地方的人找见,让她给您做,岂不更好。”康熙便派人好不容易打听着把当年让康熙吃了黑馍馍的那家人找见,带了些黑糜子面,给康熙做了当年一模一样的黑馍馍。娘娘对康熙说:“您要吃这黑馍馍需绝食三天,否则您吃不出那个味道。”康熙绝食三天后吃这黑馍馍。娘娘把馍馍一分两半,一半让康熙现在吃,一半三天后再吃。康熙吃了虽然吃不出当时的味道,但还是吃出了当时的感觉。三天后再吃另一半就觉得不香了。娘娘说:‘当时您是饿急了,当然吃起来非常香,三天后您不饿了当然就吃去不香了。康熙这才省悟道,这真真是“饥咽谷糠饱咽肉(念入)”’,人饿了吃谷糠都是香的,吃饱了吃肉都不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酒泉在线,关注身边事。

陇ICP备15000578号|甘公网安备62090202000001号

GMT+8, 2025-1-18 14:4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